2025年风险资本趋势:极端天气频发,企业如何应对?


再保险和保险行业正经历一场由系统性风险引发的市场重塑变革。经济压力、地缘政治动荡以及环境挑战相互交织,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变得日益复杂。

风险融资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各类工具层出不穷,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鉴于利率预期将下滑,传统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将面临严峻考验,这促使业界更加重视承保利润的实现。这种转变要求保险公司关注定价的合理性,在资本充足的前提下,巧妙平衡竞争压力。保险公司还需要了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冲突所带来的风险转移成本的增加,这或将导致保单条款和定价策略的相应调整。

面对当前的买方市场格局,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部署战略投资,并探索创新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然而,对于企业而言,洞悉那些将实时影响风险状况并关乎长期战略的重要趋势显得尤为关键。

气候相关的损失不仅在数量上持续攀升,而且预测难度也日益加大。根据怡安的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总额高达3680亿美元,远高于长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标志着全球损失额连续第九年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保险损失发生的系统性转变,这些损失越来越多地与气候因素挂钩且越发难以预测。虽然对损失事件发生的频率仍意见不一,但对于这些事件逐渐上升的严重程度是无可争议的。

极端天气事件与经济的自然增长相结合,导致越来越多的资产暴露在风险之中。年初灾难性的洛杉矶山火以及去年美国的海伦和米尔顿飓风,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德国南部和西班牙瓦伦西亚地区的大规模洪灾等事件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因此,缩小保险保障缺口,让保险“买得到”、“买得起”是当务之急。


 

近期挑战:应对动态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天气愈发难以预测,损失也在不断攀升。面对新形势,企业需克服三大核心挑战,从而适应新的气候环境。

把握自然灾害风险模型中的不确定性

如今,极端天气(如:强风暴和洪水)不仅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还波及到以往未受影响的地区,这对现有的风险预测模型构成了严峻挑战。加之人口密度上升和城市化的推进,这类极端事件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得更多人和基础设施暴露于风险之中。

然而,气候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不仅限于极端天气,气候变化也在改变日常天气情况,这其中包括极端高温。在经历了“最热”的三年后,我们目睹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整体天气情况更为适应,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这些变化将对保险公司及其客户产生新的影响。例如,高温会对运营状况、生产效率和员工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波及各类保险业务。在农业和建筑业,高温对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尤为显著。在极端高温天,涉及体力劳动的建设工程项目平均需要多花36%的时间才能完成。与短期灾害不同,长期灾害的影响往往会累积起来,且很难在风险模型中准确衡量,这可能会导致保险保障缺口的增加。

跨业务线的复合风险

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所面临的复合风险随着气候变化日益突显,这些风险跨越不同的业务职能并相互交织,经常导致财产和意外等风险的发生。尽管传统保险市场能够应对实际损失,但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冲击往往更为显著,特别是员工健康和生产力的下降,这些都因不可预测的气候环境而备受冲击。

山火频发就是一个典型的复合风险案例。尽管山火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直接损失已广为人知,但企业还面临着山火对员工和企业运营的次生灾害影响1。山火的间接影响有很多,如烟雾扩散至其他地区会造成营业中断的潜在风险。例如,2023年加拿大山火的烟雾飘至美国,不仅造成太阳能发电场的产能下降,还导致了数百班次的航班延误。

许多行业,包括农业,都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气候变化影响了许多地区的作物产量。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不采取灌溉和营养施肥管理等措施,作物产量减少可达7%至23%。

当前,全球食品供应链正承受着来自地缘政治风险的压力。随着作物价格上涨,货运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农产品易腐坏,农产品价格的攀升以及供应链延误都可能进一步加剧问题。因此,船运公司需要确保保单能够覆盖库存价值的上涨。

使用创新解决方案降低能源转型风险

在向低碳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寻求保险承保方面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当新技术因缺乏历史理赔数据而难以向保险公司充分展示其潜在风险时,想要获得保险承保更是困难重重。保险行业作为支撑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亟需通过创新的保险产品来提供必要的保障,从而助力新技术的拓展,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

氢能经济就是目前最好的例子。推动氢能项目比预期困难,原因在于成本高、氢能投资热潮的起伏以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在这个例子中,保险业可以发挥催化剂的关键作用,加速氢能技术的发展,并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不同,新兴的氢能企业亟需具有竞争力的保险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与保险公司合作可以降低氢能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这其中包括技术挑战及整体经济层面的风险。

如果各国能顺利达成气候目标,核能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可能会更加突显。尽管现有的保险总量足以应对自1950年以来建设的核电站数量,但小型反应堆的显著增长却对保险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鉴于核能在责任方面具有独特的风险,保险市场需要不断创新以应对这些新挑战,同时支持清洁能源的全面升级。

此外,极端天气也是可再生能源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以太阳能为例,冰雹对太阳能项目影响重大。2019年,太阳能行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天气相关损失。面对极端气候风险,这不仅是太阳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更是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需要共同应对的难题。

应对气候变化的三种策略

气候变化导致的损失变得越发难以预测,领导者应着重强化风险管理及风险转移策略,同时考虑能够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长期方案。

以下是企业与保险业携手应对气候风险的三种途径:

  1. 投资气候适应性措施
    通过与保险业的深度合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状况获得针对性的抗风险举措和投资建议。这些举措可能包括在厂区安装防冰雹风暴的加固窗户,对位于风暴频发区域的结构进行屋顶加固,以及部署雨水排放系统以应对洪水等。保险经纪人可以向客户推荐此类长期风险管理措施。
  2. 利用数据和替代方案优化风险管理
    自然灾害和气候分析有助于企业重塑天气和气候风险决策,从而制定出相应的保险策略、理解监管变化并打通风险资本新渠道。深入的分析可以用来了解气候风险的详细情况。企业应获取实体资产所在地的数据,以识别和降低特定风险。
    怡安再保险解决方案中国区负责人王威表示:“我们建议将保险与风险管理相融合,并结合传统和创新保险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不同行业的运营需求。企业应持续评估和优化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天气情况。指数保险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在灾害频发、市场承保能力有限且费率上涨的地区。指数保险旨在补充和加强传统保障方案,使资本能够更有效地缓释由自然灾害引起的更多风险。”
  3. 与保险公司携手构建长期抗风险能力
    企业应该像对贷款人和投资者阐述转型战略和抗风险投资那样,向保险公司告知这些计划,从而获得更有优势的价格和承保条件。在保险经纪人的协助下,通过透明的沟通和合作,企业能够与保险公司建立更加稳固的关系,向外界展示企业如何通过提升抗风险能力来降低气候风险,以及致力于减少碳足迹的决心和行动。
    保险公司在考虑承保特定风险时,不仅会评估成本效益,还会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企业如何推进能源转型以减少未来对碳的依赖?这将影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保险公司长期风险投资组合的构成。保险公司与企业之间就气候风险敞口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交流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风险,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战略。

未来的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将需要考虑更广泛的风险敞口和潜在结果。由于气候影响和损失增加,气候风险的波动性和复杂性将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企业将有能力构建富有韧性的业务和员工团队。

 

联系我们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或有相关需求,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客服热线
(86 21) 3865 8344

查找分公司

中怡纪检举报

往届领先思维

网站地图 | 法律 | 隐私 | 
沪ICP备07035154号-1 | 本站已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6565号

Copyright © 2021 AonCOFCO. All Rights Reserve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